沈陽鐵西區盯住創新謀轉型
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北二路上,高樓林立,商圈繁華,這里已是東北地區規模居前的汽貿集散地,年銷售額逾百億元。
半個多世紀前,這條路也曾承載光榮與夢想。路兩側密布著37家大型裝備制造企業——這些涵蓋航空、鐵路、橋梁、鑄造、機床、冶煉、機電等行業的企業,創造了新中國工業史上的數百個“第一”。
時光荏苒,至上世紀80年代時,鐵西工業開始滑入低谷,北二路大多數工廠一度處于停產、半停產狀態。
2002年6月,沈陽市著眼優化發展空間,決定鐵西區與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合署辦公,將位于城區的大型企業統一搬遷至開發區。一方面,在開發區做大做強工業;另一方面,利用工業企業騰遷的空間,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。
“兩區合并不是簡單的物理位移,而是化學反應。它改變了過去‘微調小改’模式,跳出了‘一廠一議’窠臼,給老舊企業搬遷改造提供了輾轉騰挪的空間?!辫F西區委書記李松林如此評價。
“重組前,3個廠產值加起來不到10億元,重組后第一年產值就達80億元?!痹谡ο?,沈陽鼓風機廠與沈陽水泵廠、沈陽氣體壓縮機廠成立了新的沈陽鼓風機集團后西遷?;貞浧甬斈曛亟M細節,沈鼓集團董事長戴繼雙仍抑制不住激動。
在“東搬西建”中,鐵西區共遷出企業320多家,騰出土地9平方公里,獲得返還土地出讓收入300多億元,盤活資產500多億元。
搬遷,只是開始;創新,才可持續?!捌髽I要發展,必須持續不斷地創新?!鄙蜿枡C床集團董事長關錫友說。
2014年以來,沈陽機床先后研發推出i5智能機床、平臺型i5M8智能機床、面向工業領域的運動控制智能平臺系統i5OS。在沈陽機床車間里,研發團隊負責人朱志浩指尖輕觸屏幕,現場演示起智能機床的智能化操作:轉眼間,一塊鋼錠變成了北京奧運會主場館“鳥巢”的精美模型。
在“沈鼓云”服務平臺運行大廳,記者看到,技術人員正緊盯屏幕,監控數百家客戶企業中的數千臺設備運轉情況?!吧蚬牡姆請F隊可以實時在線為客戶提供故障預警、故障診斷、故障排除等15種專業服務?!鄙蚬募瘓F黨委工作部部長劉勝民介紹。
創新引領轉型發展,正讓鐵西從傳統裝備制造邁向高端智能制造。如今,除了沈陽機床、沈鼓等老牌國企煥發生機活力,鐵西裝備制造、汽車及零部件、現代建筑、醫藥化工和生產性服務業等五大優勢產業也在加快發展。
從2002年到2017年,鐵西區生產總值由76.8億元增長到883.1億元。見證了百年中國工業變遷的鐵西,雖經歷了轉型發展的陣痛,更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18年08月11日 01 版)